为什么基金申请窗口设在医院办公?该院一名医生助理说,这是因为基金只收来自医院的材料,也就是说,患者只能在京军医院看病产生了花费,凭借医院的票据去申请基金,患者无法独立去申请基金。
在这里办公的是谁?京军医院的导医告诉记者,在这里办公的是基金的工作人员,平时都在,只有周三下午休息。9月7日,北青报记者再次来到医院,见到了在这里办公的一位二三十岁穿白大褂的女性。她自称是基金的工作人员,并非医院员工,穿白大褂是因为“自己衣服脏了”。在交谈中,该工作人员多次提到“我们医院,我们院长”等字眼,随即又改口。当提及为什么基金只和京军医院合作的时候,她说“因为这家医院是治疗脑瘫最好的医院”。
除了在医院设立基金窗口,京军脑瘫病医院的所谓医生也和这家基金会关系暧昧不清。北青报记者发现,最初联系宁宁亲属的王医生,在其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大量“杏林爱心基金”在各地活动的照片,救助电话均为010-508302××。北青报拨打该电话,对方称是“杏林爱心基金”。而进一步查询发现,这个座机号码曾经被北京京军医院用来注册了互联网域名。记者向导医台表示自己要找看脑科的“王医生”,导医说:“王医生不是医生,是医生助理,不负责看病。现在不在医院,可能是去基金那边了。”导医表示,该院的医生助理经常要忙碌基金的工作。
先说“免费”后来“要钱” 到底谁能免费?
今年以来,“杏林爱心基金”在湖南岳阳、广西钦州、北海多地开展活动,依托当地慈善总会和民政部门下发通知,在大量新闻报道及通知中,该基金救助的方式均为“康复治疗费用由杏林爱心基金负责,每个患儿4-5万元”、“患者治疗期间除去医保、新农合等,剩余部分由杏林爱心基金兜底补足”。
宁宁妈妈最大的困惑是,官方发通知明确“免费救助”,为什么到后面又变成了要带着4万块钱去北京?北青报记者查询发现,像宁宁这样情况的患者不在少数。
北青报记者向王医生及张江分别询问了同样的问题,对方的答复均是:宁宁不符合免费救助的条件,但基金仍给他们申请了部分救助。至于哪些患者得到了免费救助,对方说“很多”。宁宁妈妈询问同村、同县一起筛查的患者里谁得到了免费救助,对方又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业内——
医院以盈利为目的
则为非公益行为
一家致力帮助脑瘫患儿回归社会的慈善组织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如果通过到各地宣传让病人去医院做手术,这更像是一种商业行为。一般的公益机构是不会这样传播的,尤其是跟某家医院关联去做救助,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成分在里面。”
另一家专门做儿童心理健康的基金会负责人表示,如果一开始跟病人说看病不要钱,但又变卦,从宣传上误导了患者,这是不允许的。公益可以收费,但不能是欺骗的形式。
该负责人还说:“如果医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盈利,这就不属于公益行为,甚至是违规的。”
调查——
京军医院的脑瘫基金项目曾被叫停
根据众多患者的描述,京军医院利用“基金救助”方式进行营销由来已久。北青报记者查询资料发现,该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最早开展脑瘫救助项目是在2014年的5月20日,当时由二十一世纪公益基金会出面,成立了一个名为“全国小儿脑瘫康复专项基金”的救助基金,定点医疗救助单位是“北京京军脑瘫病医学研究院”。而这家“北京京军脑瘫病医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兴区京军医院”有诸多关联之处:同一高管、同一联系方式、相邻的地址。
北青报记者在其官网上查询二十一世纪公益基金会2015年的财务审计报告后发现,当年京军医院曾给该基金会捐赠43万元,捐款用途为“普及脑瘫健康教育知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活动与慈善补贴项目”。
随后,北青报记者致电二十一世纪公益基金会,询问得知,以前确实有这一只“全国小儿脑瘫康复专项基金”,但因为上级部门的要求,该基金在2015年10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被叫停,该基金会也不再与京军医院合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