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墨水的上游-汨罗江
一个稍微懂点诗词歌赋的中国人,尤其是湖南人,如果不去汨罗凭吊一番屈原沉江处,对这个“蓝墨水的上游,文化人的圣地”,香草美人装饰的殿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傲慢无礼之嫌。
怀着一种朝圣的情感,我踏上了去汨罗的旅途。我的目的,是去接受洗礼,让滔滔汨罗江水洗涤我一身征尘,涤荡我心灵的污垢。
车行一个半小时,我们来到了汨罗渡。遥看对岸,我似乎感受到一个伟大的灵魂正和我对视。“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低沉而坚毅的呼喊回荡在旷远的江面。
江是碧蓝碧蓝的,微微漾着轻波,能清楚地映照出人的倒影,岸上的山、树也在水中轻轻地摇晃,如同摇篮里熟睡的婴儿。江心的沙洲上,白鹭翔集。一切人的喧嚣和轰响,都被这一方圣地推得远远的。这里,只容得下那个所有时空里仅有的孤独而清醒的灵魂,和山对话,和水絮语。
我们都小心翼翼地,生怕发出声响,慢慢地接近那一方圣地,去谛听那个伟大而寂寞的灵魂。
这是玉笥山下,汨罗江畔的一个洄水港湾,静静地站立着的就是独醒亭。它原本是一个草亭,没有飞檐画栋,蟠龙绕凤,简陋得可以。然而,它居然是中国十大名亭之一!原来,任何人与事,内涵才是名声的支柱,一切浮华的外表或许能炫目于一时,但不可能维持到永远。
穿过独醒亭,屈子祠映入眼帘。门前的庭除,土润润的,长满青苔,进入祠堂,所见建筑也极简单,是一般旧式庭院的结构,幽幽的小径,青苔苍翠,是人所罕至的证明。人们常说:北有孔子庙,南有屈子祠。然而孔庙的辉煌与热闹,在屈子祠是看不到的——举世皆醉而独醒的屈子不需要尘世的喧嚣。
离开屈子祠时,已是暮色苍茫。我依稀看到那个峨冠博带的屈子,行吟泽畔,“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那个枯槁的躯体上,迸射的光辉让我睁不开眼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