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新时代 | “快手”倪芳芬的3万海里服务路
4.19平方公里的小岛上
她耕耘了14个年头
一个小小的人社局
一年4万多笔业务量
为她带来“快手阿芬”的亲切称呼
十几年来
她跑遍了岛上的各个角落
换过5辆自行车
坐船里程超过了3万多海里
她的家成了另一个“材料受理窗口”
她尽职尽责、细致服务
为群众办好一件件“关键小事”
她是浙江省“最美人社人”
她是洋山人眼里的好闺女
家门口的“材料收集窗口”
倪芳芬是土生土长的洋山人,2004年底,她进入嵊泗县人社局洋山分局工作。
洋山镇行政区域广,人员情况复杂,不仅包括本岛大洋山岛居民,还有居住上海的原小洋山岛动迁居民、居住在上海奉贤和金山的滩浒岛居民,服务人口超过一万人。
分局刚成立时,办公室都是租来的。分局里只有三四个人,一年的业务量却有4万多笔,工作强度大,练就了倪芳芬手快、工作效率高的工作特点。
“不快不行,很多办事的群众都是坐船跨海过来,耽搁几分钟就赶不上回去的船了。”有事即刻处理,一直是倪芳芬的工作准则。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除了完成柜台上的业务,她还经常入户帮助居民办理业务。2015年舟山市出台被征地农民转轨政策,这项政策涉及洋山居民7000多人,难度比较大,一是难在人员比较分散,二是有很多身在外地的居民不能及时得到通知。
为了避免有人被落下,尤其是考虑到很多没有具体工作单位的老人,倪芳芬上门通知服务,落实到个人。很多老人不理解新政策,她总是耐心解说,一直说到他们懂为止。
“很多居民知道我忙得来不及吃饭,经常在晚上送来自家做的茶叶蛋、粽子和玉米,让我非常感动。”
十几年来,倪芳芬跑遍了岛上的各个角落,先后换过5辆自行车,岛上的居民都亲切地叫她“阿芬”。
倪芳芬的邻居是一位退休老人,因为身患慢性疾病,经常需要报销医疗费。“我让她把相关发票凭证给我,就什么都不用操心了。”倪芳芬说。
一传十,十传百。后来,周围的群众办事总爱往她家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倪芳芬养成了离家不锁门的习惯。
家里没人时,一张字条裹上办事材料,就搁在倪芳芬家的院子里,倪芳芬看到后总会尽快帮忙办理。久而久之,她家成了洋山分局另一个“材料受理窗口”。
3万海里的服务路
当年,因为修建洋山深水港,一部分居民迁到了50公里外的惠南镇。为了让这些群众办事更方便,从2013年开始,倪芳芬开辟了一条特殊的服务路线,每月十五、十六日坐船去惠南镇上门服务。
海上天气变幻莫测,遇到大风浪,别的轮渡停航,只有倪芳芬不顾风浪,坚持跨海服务。
惠南镇敬老院的一位阿婆,因患胃癌,每个月的医药费用很多。一次,又到约定送报销款的日子,海上突起风浪,倪芳芬知道阿婆急需钱,赶紧打电话,找到一艘小船帮她搭过去。
报销款送到阿婆家里已是深夜。风浪里的颠簸让倪芳芬记忆犹新:“我也很后怕,想着万一出事了,我的孩子怎么办……”然而,下个月,倪芳芬又坐上了去惠南镇的船。
几年下来,倪芳芬坐船的里程超过了3万海里。
有人问她,这份工作挣钱不多又困难重重,动力是什么?她说:“我是渔民家的孩子,知道乡亲们靠海吃海的不易。既然成为了人社岗位上的一员,就想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
群众的获得感是我的幸福感
“为百姓服务,最重要的是让政策落到实处。”倪芳芬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