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真的不爱读书吗(2)

www.antiquew.cn/news/ 2018-08-14 18:35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不是谁都需要读书

但即便如此,“全民阅读”不是一个实际的想法,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书并没有那么必须。比如,在农村成年人中推广阅读,就是非常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农民的教育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截至2011年,依然有近1/3的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未超过小学水平。

在这些地方推广阅读会怎样呢?国家不是没有做过尝试。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便提出,用7-12年时间基本普及农村文化网,包括建立文化站、图书室等。

尽管花了很大力气,但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极不稳定。因为农村图书馆建设主要靠各种运动或工程,在建馆的高峰期,很多地区甚至村村都有图书馆,但到了低谷期,甚至发达地区的农村图书馆也所剩无几。

“十一五”时期,中国再次高调启动农村文化信息服务工程,其中就投资超过45亿在每个村庄设立“农家书屋”。但实际上,这里最常见的情况却是“见书不见人”。

2010年7月7日,广东梅州五华县岐岭王化村,新落成的“农家书屋”/视觉中国
2010年7月7日,广东梅州五华县岐岭王化村,新落成的“农家书屋”/视觉中国


要以此来批评他们不读书吗,当然可以,但是这一点意义也没有,因为他们所需的知识,大多数都不在书里。

对于低收入者来说,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居委、朋友、街坊等人际交流,图书、杂志等只是一小部分。他们更偏向利用大众传媒,也是因为看电视不会受文化程度的影响、获取信息比较直接。不像读书是一个人的行为,看电视更能与低收入者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读书并不是低收入者首选的方式/肖永英, 何兰满. 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实证分析——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
读书并不是低收入者首选的方式/肖永英, 何兰满. 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实证分析——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


就算是到了图书馆,也不是只能通过读书获取信息。图书馆员其实就是不可小觑的“信息库”,因为一个称职的图书馆员往往熟悉图书馆藏书某些方面甚至比较全面的信息,甚至比大学教师更有优势,如果说传统的图书馆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图书资料,而现代化图书馆则是图书馆员。

一定要说读书才能获取更多更广泛的信息,那一定是在20世纪以前。

阅读也可以被替代

“全民阅读”的倡导者们一定不会认为,阅读只是为了提供信息。这样去评价书籍太狭隘了,事实上,关于阅读的好处,学界一直都有研究,也从未否认过这种好处。

Science杂志2013年发表的研究就认为,阅读小说可以增加读者的同理心,磨练成年人的心智。因为小说可以扩展了我们对他人生活的了解,使我们有机会思考他人的经历,丰富自己的认知。

有多少人是因为知道了“房思琪”,对性侵才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共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用“信息量”来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准,因为文学艺术的影响是无法量化的。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丰富自己的内心、增加自己的阅历只能通过阅读,其他艺术形式同样能带给人情感和认知上的震撼,比如戏剧和电影。人们通过《熔炉》认识的性侵未必就比阅读更浅薄。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