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故事 |“花木兰”们驾机车“飞”秦岭传佳话

www.antiquew.cn/news/ 2018-08-16 13:31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原标题:中国人的故事 |“花木兰”们驾机车“飞”秦岭传佳话)

669公里,304个隧道,1001座桥梁,凿山填谷,移山改河。1958年,北起陕西宝鸡,穿越巍巍秦岭到达天府之国四川成都的交通大动脉宝成铁路由此诞生。从此,千年险阻变成千里通途,“蜀道难”成为了历史。

中国人的故事 |“花木兰”们驾机车“飞”秦岭传佳话

1973年底,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女司机在机车前合影(受访者供图)

在这条堪称“中国最难走”的铁路上,曾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群体。1973年起,杨宪美、胡学政、白燕娥、侯爱华等21名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女司机先后驾驶进口6Y2、6G及国产韶山1、韶山4型电力机车,驰骋在中国铁路著名的高坡区段。她们把韶华留在了宝成线上,以女性特有的坚韧和智慧,成为宝成线上的美丽风景,也成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中国人的故事 |“花木兰”们驾机车“飞”秦岭传佳话

  1976年,女司机在机车上(受访者供图)

心手并用,梦里都在画电路图

“第一次登上机车头,透过车窗看到蜿蜒曲折的铁路盘旋在巍峨的秦岭之巅,车轮哐啷,汽笛鸣响,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我一辈子也忘不掉。”谈到第一次登上机车头的感觉,杨宪美一脸神往,一如当年她第一次跟随师傅出乘的状态。

中国人的故事 |“花木兰”们驾机车“飞”秦岭传佳话

 1979年,杨宪美在机车上(受访者供图)

作为中国第一批电力机车女司机,杨宪美和同事们开车时英姿飒爽。运行中碰到巡道工和养路工,总有人朝她们“竖大拇指”。站台上的人们都会纷纷瞪大眼睛往车头里看,“这些女娃娃也能开这么长的火车,真是不简单。”那一刻的自豪,无以复加。但自豪的背后,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从宝鸡至秦岭站,5个区间,42公里路,48座隧道,最大坡道达33‰,堪称“世界之最”。上坡怕中途停车,下坡怕电制动突然故障,特别是夜间在三四等车站作业时,四周荒无人烟,连男司机都心有余悸。而那时作为女司机的杨宪美,刚满20岁。

有一次杨宪美跟随师傅出乘,走到半路,突然走廊里开始冒烟。“快去处理!”师傅紧急调派她去做故障检查。业务尚不是很熟练的杨宪美,顿时傻了眼,幸亏有师傅的协助指导,才完成了故障排除。“如果是我一个人开车,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这件事让杨宪美开始意识到驾驶业务不只是熟练,而且必须精通,这是人命关天的事。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