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前后的世界地图 清楚的划分了同盟国与协约国势力
从上述三点要求上看,段祺瑞的确在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除此之外,他也有自己的部分私心。他是以国务院总理的身份向协约国提出参展要求,而不是民国政府的代表。倘若事成,段祺瑞必然成为“独立”英雄,大大提高个人威望。
另一方面,参战还是段祺瑞拉拢协约国的重要手段。相比同盟国,协约国在华势力更大更强。未来,北洋政府如果要用武力结束南北方割据的局面,需要协约国的助力。1917年,协约国和同盟国均曾对这位北洋政府要人展开银弹攻势,结果协约国以1000万银元盖过了同盟国的760万银元。
更为有趣的是,为阻扰中国参战,德国人用枪1万杆、炮3尊、小额贷款无额度等条件,策动了徐州的鞭子军领袖张勋。北上的张勋撵走了反战的黎元洪总统,不料却被位于天津的段祺瑞,用50倍的兵力捡了桃子。
占领北京的张勋辫子军 背后就有德国的支持
和日本争夺青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