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罗先文、罗先富等发起倡议,重建祠堂,随后举行了罗氏家族的内部捐资,祠堂前前后后花了70余万元,罗氏家族前后捐资的有800余户。
罗先文介绍,按照族谱记载,罗氏祖先原本生活在江西,明朝末期,罗氏先祖入川,随后又到了叙永一带。几百年来,罗氏家族又开枝散叶,搬迁到贵州、云南等地,目前已经统计到的有5000多人。罗先文说,让他倍感骄傲的是罗家家风正,就目前统计来看,罗家在任的有50余名公职人员,上到县处级干部,下到一般公务员,没有一个违纪违法,贪污腐败。
反思
家训的教化需要潜移默化
考虑让传统活动更“年轻”
“爱国家,守法纪,敬祖宗,尊师长,孝父母,亲夫妻,睦兄弟,信朋友……”罗家新的家训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爱国守法排在了最前面。
罗先文说,尊重历史,与时俱进,这是家训必须要有的原则。以前的家训是在不同的历史、社会时期形成的,但拿到现在,有些就需要重新调整了,“要传承,也要发扬”。
罗先富的儿子罗中泽在叙永县委机关工作,关于家族里的一些活动,他也尽量参与,他说这些活动,确实是传承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很好的载体。前几天,他把儿子送到学校读高一,临进校门的时候,他鼓励儿子,争取三年后,也能站在祠堂前去参加一场“成人礼”。
罗中泽介绍,过去几年的欢送会,要求每个学生每年写一份学习报告回来,但家族委员会一直没有收到报告。罗中泽担心,这些学生对家族活动的接受度不够,对传统文化也没有足够的认同,他正在考虑跟其他几位家族委员会负责人建议,如何让家族活动“年轻化”,让传统的东西更好地呈现出来,又让年轻人更积极更有效地参与传承。
对于年轻人的接受程度,罗先文还是比较乐观,他说家训家规的教化作用,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见效,需要的是长期的潜移默化。在罗家祠堂外面,立着一块大碑,写着“家教堂”,罗先文介绍,“家教”更多的是行为准则的教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