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泸州叙永“罗氏家族”连续5年为准大学生举行仪式;上大学前,先来祠堂背家训)
19岁的罗竹即将离开村子,去遥远的浙江上大学。离开村子之前,他被长辈叫到罗家祠堂,背家训、拜祖先、听长辈教诲,然后还领到一笔600元的笔墨费。罗竹说,这是一场很有仪式感的“成人礼”。他有些自豪,在村里,只有罗家还有祠堂,也只有考上大学,才有资格在祠堂参加这场活动。
罗家祠堂位于四川泸州叙永县两河镇太平山村,有两百多年历史了。与罗竹一起参加“成人礼”的,还有另外4名罗姓准大学生。
“诗书传家,教育罗家的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大林后山罗氏宗亲协调委员会主任罗先文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是活动的目的,也是祖训传承下来的精神。
仪式
每个准大学生发600元笔墨费
已经连续举办了5年
罗竹说的“成人礼”,事实上是“罗氏家族子女升大学欢送会”。8月18日上午,在罗家祠堂,罗先文领着5名学生背诵了家训,然后撞钟鸣炮,焚香拜祖,并给每个学生发放了600元笔墨费。
罗竹说,笔墨费本来是400元,临时有家族成员资助,每人现场又分别领到200元。这是发给大家买文具的,罗先文说,钱不多,只是以资鼓励。
讲起整个活动过程,罗竹说庄重严肃,仪式感很强,那一刻心里生出几分自豪,在村里,只有罗家还有祠堂,也只有考上大学,才有资格在祠堂参加这场活动。
2013年底,69岁的罗先文和76岁的罗先富主持了对祠堂的修缮,传统的祭祖活动得以重新延续。
罗先富说,今年本来联系参加“欢送会”的有8名准大学生,但因为一些学生路途遥远,或者家中有事,到祠堂参加活动的只来了5人。
住在叙永县落卜镇的罗敏考上成都一所大学,她没能前来参加“欢送会”,但事后,罗先文等家族长辈得知她父亲生病,家境困难,于是立即组织了一场家族内的捐款,并补发了600元的笔墨费。
罗先文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罗氏家族子女升大学欢送会”已经连续举办了5年,目前已经有32名学生参加了欢送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