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斯大林同志过70岁寿辰,毛泽东前往苏联参加会谈并祝寿。这是他一生仅有的两次出国经历中第一次,他为斯大林带去了两车皮的祝寿礼物,一车皮是江西蜜桔,另一车皮是山东大葱。
原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组长阎明复后来解释送葱原因说,苏联既帮助过我们,也做过对我们不利的事情,“双方之间,用毛主席的话来讲,就是总是有一肚子气。那么,主席是想用大葱这个方式来消气了。” 阎明复原本也感到困惑的,直到他听说山东人打架的时候,给他们吃大葱就马上不打了,他这才觉得豁然开朗。
一首广为流传的夸山东民谣是这么开始的:“说山东,道山东,山东地里出大葱。”在很多人眼中,山东人基本上可以等同于爱吃葱的人了。1959年毛泽东去山东视察时就曾带头吃葱,他说,“你们山东人不是爱吃葱吗,来,大家都吃。”
齐民要菜
山东人爱吃葱,首先当然是因为山东盛产大葱。战国时期齐国名著《管子》中的记载:“桓公五年,北伐山戎,得冬葱与戎椒,布之天下”,齐桓五年,大致相当于公元前681年,这是目前认为山东地区种植大葱最早的时候,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这三千年里的大部分时间内,物资都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丰富。直到北魏时期,也就是《齐民要术》成书时,人们可食用的蔬菜也不过几十余种。跟其它娇滴滴的人工栽培蔬菜不同,大葱凭借着它极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迅速成为了齐国人民最重要的蔬菜。
这种蔬菜有多常见,从《后汉书》中就可以看出来。某人请客时"设麦饭葱叶之食",客人会感到羞辱而拒绝食用。因为葱叶太过普通,被认为是底层人民的吃食,高贵的人怎么能吃葱。
在今天,山东依然是产葱大省,最贫寒的人家吃饭时很可能也就是一碗面条加根葱,大多数人富起来都是很晚之后的事情,山东的先民们早已在味蕾深处埋下了吃葱的记忆。
2017年3月27日,山东聊城,村民在田间查看大葱长势。/视觉中国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地是大葱的主要消费市场,而这些地区也就是大葱产地或者邻近地区。
在山东所处的北温带,正是葱属植物最适宜生长的地带。根据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统计显示,在全国主要大葱种植省份中,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是大葱亩产量最高的省份,它们的亩产量甚至是南部省份江苏省的2倍,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而在种植面积方面,粮食大省河南是种植大葱面积最多的省份,紧接着就是山东省和河北省。
在如此悠久的吃葱历史和庞大的种植量面前,山东人民是没有理由不吃葱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