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套索:二战德军差一点掐死苏联的石油工业

www.antiquew.cn/news/ 2018-09-04 20:45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作者|张大卫,网易历史专栏作者,工业时代陆战史研究者,曾著有《哈尔科夫1942》。本文为网易历史频道独家稿件,谢绝转载。

长期以来,因为德军第6集团军最终在斯大林格勒被歼灭,希特勒进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决定都被视为是战略上的愚蠢行为,被后世各路军事历史学家和爱好者所抨击。德国发起蓝色作战向高加索进攻的基本目的便是获得高加索的石油,同时打击苏联的石油生产。近年来,在我国民间军事圈颇为流行一种空穴来风的观点:高加索的石油对苏联并没“西方学者”说的这么重要,苏联同时还可以依靠西西伯利亚的石油,由于德军远没有推进到巴库油田,因此德军的这一攻势并没有对苏联石油及石化制品的生产造成什么影响。

这一说法乍一看似乎有些道理,但如果略微认真查证一下相关资料便能发现,这一说法实际上不过是一些键盘军事爱好者的臆想。出版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官方出版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清晰不过地指出了在整个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绝大部分液体燃料资源都集中在南高加索地区,在1942年时,苏联石油总产量的超过80%集中在高加索!同时苏联石油加工工业的80%左右也同样集中在高加索。

具体到当时苏联最大的石油产地-位于阿塞拜疆的巴库,在整个战争期间生产了7500万吨石油!生产的汽油占到全苏汽油产量的80%,石脑油产量为全国总量的90%,更为重要的是苏联战争期间96%的润滑油均生产于此!离开了巴库生产的润滑油,苏联红军引以为骄傲的坦克大军无异于废铁,整个苏联的运输和工业都会变得举步维艰。1942年,巴库单单78号汽油就生产了34万吨!这些辛烷值相对较高的汽油成为了苏联空军的血液,驱动着苏联空军数以万计的各型飞机。

高加索的苏联油田
高加索的苏联油田


在苏德战争开始时,苏联拥有充足的石油储备,但在燃料补给上却计划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在战前制定的计划中,战争开始时将有大量囤积在高加索的燃油送往前线,前线各军区本身的储备却相当匮乏:直接拱卫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这一战略方向的西部特别军区在开战时只有300吨的军区储备油!西部特别军区中最精锐的机械化第6军是整个苏军中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的部队(两型新式坦克数量合计350辆!),但该军因为缺乏燃油加之指挥不当,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被德军消灭的干干净净。

越来越多的苏军部队陷入包围圈沦为了德军俘虏,原定送到他们手中的燃料也不得不紧急疏散到后方,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大批运载燃料的油罐车挤成一团,无助地丢在铁路线或货车编组站附近,或被飞速前进的德军装甲部队整列整列地缴获,或者在撤往后方的路上被德国空军的飞机炸毁,这一时期苏联损失了超过8000节油罐车!更有大量还没装车疏散的石油被德国空军炸毁。

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期,石油供应再次成为了苏联人的一大难题。不过,国防委员会委员阿列克谢·柯西金出色地组织了石油供应和分配。他清查了莫斯科周围所有的燃油储备,并制定了详细周全的计划确保莫斯科城市和城下苏军的燃油供应,并从巴库调来了大量石油,从而使得苏军在保卫莫斯科期间没有出现燃油匮乏的问题。柯西金也因为这一出色的表现随后逐级而上,在二十余年后成为了苏联总理。

当德军在1942年春天恢复了部分实力后,希特勒做出了进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决定。,斯大林格勒,这座位于伏尔加河畔的城市本身便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控制了斯大林格勒,实际上就基本上切断了苏联内地和高加索最为重要的铁路联系,同时苏联经济的另一大动脉-伏尔加河的内河船运也被基本切断。在乌克兰等苏联西部地区的工业疏散到乌拉尔地区,还未彻底恢复过来,列宁格勒被切断了同苏联内地陆上联系的时候,斯大林格勒城北的工厂区是苏联除去莫斯科外最为重要的军工基地。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