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近视1800度每天玩手机玩到流眼泪 回家都迷路(3)

www.antiquew.cn/news/ 2018-09-04 21:16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市民朱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天的工作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手机完成,比如通过钉钉处理回复各种事宜,但时间一长,就会频繁看手机,担心错过重要信息、电话,下意识就会翻出手机来看看,其实并没有什么事情要做。

“用手机玩游戏、追剧其实很少。”朱先生说,除了工作,他一般是看看新闻APP,刷刷朋友圈,有时候也会网购,他感觉自己长时间使用手机的情况并不多,更谈不上沉溺,但总是下意识翻手机让他十分焦虑,“有时刚刷了一遍朋友圈,但又会想再刷一遍;晚上明明没什么事情,也要拿着手机发一会呆……”

18岁的小符告诉记者,他用手机打接电话很少,也很少用微信,主要是打游戏,然后是听歌、看电视、拍抖音……父母看他玩手机也总是制止,“但不玩手机,还能做啥子嘛!”

纵深

有事无事都要刷一刷手机,你以为近视了手术就能搞定?

高度近视致盲并发症才是最危险的!

数据显示,我国近视患病人数已居世界首位。除了青少年患者门诊量大幅度增加,对于眼科医生来说,更令人担忧的是全国大约6000万的高度近视患者。

可能有人会说:“近视可以做手术!”但真相是:屈光手术只能让你“摘掉眼镜”,但并不能治愈近视。国家卫健委指出,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因之一。

可怕的“高度近视”

近视越深,并发症风险越高

重庆晨报记者走访发现,每到开学季,重庆各大医院的眼科门诊量便迎来爆发期。除了青少年患者门诊量大幅度增加,对于眼科医生来说,更令人担忧的是全国大约6000万高度近视患者。因为近视越深,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就越高。

重医附一院眼科博士漆剑介绍,就在一周前,他接诊了一位46岁的男性患者,因突发左眼视力骤降到医院就诊,到医院时已大量玻璃体积血。询问病史,原来该男子多年前曾做过屈光近视手术,近视度数是700度,但手术后,他认为近视“治愈”了,所以一直没有再到医院随访检查。

“最终,经过左眼玻璃体切除手术,证实了患者是高度近视导致的视网膜脱离牵拉视网膜血管引起的出血。而病因就是高度近视眼底改变。”漆剑介绍,患者“健康”的右眼也存在很多视网膜变性区和干孔,医生给予了眼底激光治疗。

“摘掉眼镜”≠“治愈”

高度近视并发症成致盲眼病主因

在采访中,重庆晨报记者发现,不少市民已经认识到,近视对于眼睛的伤害不可逆转。近视不仅给生活带来不便,更影响身体健康。但也有人认为,近视“没什么大不了”,身边好多人都近视,而且还可以做手术“矫正”。

“不少市民对屈光手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漆剑介绍,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患者,往往会认为手术之后近视“治愈”了。而事实上,屈光手术不能治愈近视。

这是为什么呢?漆剑说,手术只能帮助患者“摆脱眼镜”,并不能减少近视相关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这是因为近视手术并不能彻底阻断高度近视长眼轴所致的眼底病变发生与发展。相反,做完屈光手术的患者出现近视相关并发症的概率仍然远远高于正常人!高度近视最危险的致盲并发症是眼底相关疾病,如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劈裂、黄斑裂孔等。

国家卫健委也指出,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漆剑告诉记者,虽然我市成人近视统计数据还不完全,但日渐增长的趋势是肯定的。世界杯期间,他就接诊了多例因为拿着手机看球,经常通宵熬夜看球导致眼底病变的患者。不光近视度数飙升,还有的罹患眼底出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原因

环境因素

1。近距离工作:近距离工作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与近视的发展呈正相关。除了近距离工作的总量外,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45分钟)、阅读距离近(<33厘米)等也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