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局】小凤雅的慈善困局)
5月4日,王凤雅去世了。
这是一个河南太康县小女孩。她与病魔战斗了8个多月,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不到3年。
去年9月,她被查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确诊后,她的妈妈杨美芹在多个平台展开众筹,呼吁网友为女儿捐款。在其中一条募捐视频中,可怜的小凤雅艰难地转向妈妈的镜头,没说疼,没说难受,只是呼喊了一声“救我”,催人泪下。
网友的关注,让爱心汇聚,善款筹集得也很顺利。然而,一场爱心事件却在接下来演变成一场沸沸腾腾的争议。
争议
争议,集中发生在孩子家长和爱心人士之间。
在爱心人士看来,杨美芹在筹得善款后,没有救治眼球已脱出眼眶的女儿,反而去北京高端民营医院为儿子治疗兔唇。期间,在医院告知“还有救”及爱心志愿者上门强烈要求的情况下,杨美芹曾带凤雅到北京、郑州的大医院求医,但均以“放弃”结束。小凤雅去世后,家属没有透露筹款金额和剩余资金,并拒绝退还。
一时间,杨美芹等家属成为网上的众矢之的,不断有人通过手机、电话、微信、微博来诅咒她。
身处舆论漩涡中的杨美芹,直到今天才进行了正式回应。她说,“网友说,用了他们的钱,必须带着孩子去北京的大医院。”“你必须去,孩子死也要死在北京。”
后来在公益组织、当地政府等机构的陪同下,小凤雅先后在北京、郑州和太康县就过诊,但都时间短暂。公益组织指责杨美芹未对凤雅尽心治疗。杨美芹回应称,志愿者带她们到了北京儿童医院后,根本没有床位,不接收。在郑州时,不能手术,不能化疗,“我感觉我已经陷入了无底洞”。最后县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不接收,“我再也不想去大医院治疗了。折腾来回,孩子没有得到治疗,还不如在乡里,我伺候到她断气。”
于是,小凤雅最后只能在张集乡卫生所接受治疗,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维持生命。此时,小凤雅已经奄奄一息,细胞瘤压迫形成“猫眼”,已经遮住了小半边脸。
质疑
与此同时,相关质疑也在不断扩散。主要是围绕善款。
第一、善款筹集了多少?
有媒体报道,家属自去年10月通过水滴筹发起过两次网络募捐,但募捐金额却没有共识,有的报道总计3.8万余,有的则称有大约15万元。因此,不少网民认为:“肯定有大量剩余捐款,不能被杨永芹吞了”。
警方的调查显示,小凤雅的家人,通过通过水滴筹、爱心人士微信红包、火山小视频直播打赏三种方式,共获得善款38638元。其中,水滴筹获得捐款35689元,这一点得到了水滴筹的官方证明。此外,他们还通过后面两种方式获得善款2949元。
第二、善款用哪儿去了?
不少自媒体文章称,善款被提取后,被用来给小凤雅的哥哥去北京治疗兔唇了,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甚至有文章直接以《用姐姐诈捐15万治弟弟的病》为题来报道事件。但小凤雅的爷爷表示,给孙子的治疗是在去年4月份,凤雅患病之前,不可能挪用善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