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眼癌女童之死”事件:爷爷将剩余1301元善款捐出 )
王凤雅爷爷表示,“之所以冲突,是因为此前在北京治疗时,发现志愿者未能提供承诺的服务,连挂号都困难,因此产生了不信任感,不愿将孙女交到他们手中。”
▲王凤雅与母亲杨美芹。资料图片
“近日,河南太康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女童王凤雅离世引起关注。此前,曾有自媒体发布文章称,其家人曾在水滴筹等平台募集15万元,募集善款后不为其治病,而且为家中儿子治疗唇腭裂,涉嫌“诈捐”。
5月25日,王凤雅家人回应称,真实募集的善款只有3.8万元,其中水滴筹募集的善款为3.5万元,治病后剩下1301元。此外,家中儿子治病费用于去年4月已经解决,不涉及此次募捐善款。太康县公安局民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调查,此事不构成刑事案件。
剥洋葱(ID:boyangcongpeople)获悉,当日下午,王凤雅爷爷来到镇政府,将善款的余款1301元捐给太康县的慈善组织。
网帖质疑王凤雅家属“诈捐”
王凤雅的母亲杨美芹今年32岁,她有五个孩子,四个女儿一个儿子。5月4日,她失去了四女儿王凤雅。
2017年11月,两岁半的王凤雅被太康县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后诊断为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此后,杨美芹通过水滴筹、火山小视频向社会募捐,并且从三月份开始接触志愿者和公益人士。让杨美芹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以为向外求助会给女儿带来治病的希望,却一不小心将整个家庭拖进了漩涡。
从4月8日开始,微博“小希望之树”和“作家陈岚”质疑王凤雅家长,认为他们募捐了钱却不积极给凤雅治病,不把她送到大医院治疗,还疑似把善款挪用来给弟弟治唇裂,重男轻女,并涉嫌诈捐。5月24日,公众号“有槽”发布文章《王凤雅小朋友之死》,提出相似的质疑和指责,把王凤雅事件的热度推到顶点。
该文章称,王凤雅家人曾在水滴筹等平台募集15万元,募集善款后不为其治病,而且为家中儿子治疗唇腭裂,涉嫌“诈捐”。
▲《王凤雅小朋友之死》在网上热传。 微信截图
5月25日下午,王凤雅的爷爷接受了剥洋葱采访。他表示,今年3月份,王凤雅的母亲开始在网上做直播,留下账号并标注了联系方式,后来一些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就找到他们,表示可以帮着筹款,并帮孩子找到北京的大医院进行治疗。
据《王凤雅小朋友之死》文章称,正在商讨方案时,小凤雅的奶奶与志愿者发生冲突。最终,志愿者只能报警后无奈离开。
孩子爷爷表示,从北京回来之后,王凤雅的身体已经很虚弱,在太康县张集镇医院治疗。之后,三四个志愿者来到张集镇,希望带孩子转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