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学总有些没啥用的课?老师一个PPT用七八年(2)

www.antiquew.cn/news/ 2018-09-10 10:43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公共课程很“水”,专业课程也无法达到深入和专业的效果,陈安想过通过一些途径反馈给学校。大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务处要求每位同学对教师和课程进行打分。陈安介绍,当时在网上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就是让同学们填表说明对课程的满意程度,“但是表格实事求是地填好了,下个学期上课还是老样子。”反馈也流于形式化了。

每学期末,教务处同样会要求对上课的教师做出评价。“有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选择,”陈安说,“因为是登陆学号填写的,教务处会反馈给授课教师,所以很多同学不敢写真话,担心期末成绩会不好。”在给部分授课教师填写“满意”的背后,实则是“不满意”。

上课质量差,责任完全在教师吗?

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苏州大学的马志强在其公开发表的论文《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认为,对高校教师绩效考评标准导致了这一结果的发生。有些高校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考评时,长期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导致高校教师普遍热衷于科研,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不足。因此他提出,高校应从道德素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三方面来对教师进行全面考评。

湖南师范大学的胡小桃在论文《从高校教师发展状况看我国教师考评制度存在的问题》中表达了对此事的感触。胡小桃曾获批了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程的建设,但是在团队组建之初却遇到了困难,“高校教师对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提升的态度很冷漠,不太重视。”

其称,很多高校对于教师科研情况与职称评定之间有明确的条文规定,而对于教学业绩与评定职称之间的关系,除了满足教学工作量和无教学事故,基本没有进一步制定细节。

政策如何落地?

对于教育部印发的《通知》,周刊君询问了几所大学教务部门,均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具体如何实施。

“水课”实际是一种口语的说法,在此次教育部的通知中也没有明确界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认为,所谓“水课”就是课程没有知识含量,学生在课堂上很愉快但是没有收获知识,这种课程也容易让学生通过。

“按照欧洲大学的课程标准,我们百分之八十的课程都是水课”,周光礼坦言,“我们的大学特点是课程数量特别多。”一般本科生大学毕业要修满180多学分,我认为,实际上修满100到120学分就可以了。让每一个学分应该发挥价值,需要学生课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消化。”

至于“水课”的具体标准,既可以是教育部制定,也可以学校制定,“当然最好的是学校根据各专业教学情况综合考量。”周光礼说。

那么这样的政策该如何落实?

在以往对教师的考核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只看期末考试结果。如果学生考试成绩呈现正态分布,那么教师的教学结果则是正常的。但考试结果无法证明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只能说明学生在考试之前背书背得还不错。”

如果要加强过程管理,学校就要在加强对教师授课的监督。“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派督学进入教室听课,考察教师在课前有没有对课程进行设计、有什么样的活动,课堂目标有没有达到,监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周光礼介绍。在没有督学的时候,学生在每堂课下课后应及时反馈课堂质量,以这种方式强制让教师重视课堂质量。

以美国一些高校为例,学生们下课后会及时填写学校的调查表,将上课情况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如果发现有大量学生都不认可教师,那么督学就会进行调查。”周光礼认为,在国外,学生们有较强的消费者意识,“这堂课是要花钱买来的,那这节课的上课质量值不值让我花这么多钱?”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