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地知的私密对话,司马迁为何如临现场?

www.antiquew.cn/news/ 2018-08-24 13:17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作者|但诚,供职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哲学编辑室,业余从事古典文献整理研究,现为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本文为网易历史独家稿件,谢绝转载。

中国史学中有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言与事本来难以分开,言中有事,事亦不离言。言与事,是构成历史材料的主体,也是难以按照左右分开的两面。

事是前后相继,有因有果,言则穿插其中,而说话多有对象,自然就是对话。对话有公开的,有私密的。公开者易言,私密者难猜。史书每求事与言的完备,自然是公开私密一起记录。

天知地知的私密对话,司马迁为何如临现场?

记录私密对话,传世文献中最早形成系统性的大概是《左传》,如羽父离间隐公、桓公兄弟,虽不载其言语,但却已然起记录私密事之端。而真正将这种记录发扬光大的则是司马迁。

天知地知的私密对话,司马迁为何如临现场?

说司马迁大概没有人不知道,无论近现代史、古代史、内亚史,《史记》大概是必读书。历史学之外,历史上作文章《史记》也是习得文法的最重要资料之一,明代人甚至将其作为作文章的不传之秘,珍而重之。学中国哲学的必读《论六家要旨》,这是研讨先秦学术史的重要资料。大概,学问到了司马迁这个地步,我们可以称呼他为文科“托拉斯”,对,文史哲学科的垄断性人物。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鲜活,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些私密对话,天知地知当事人知道的私密对话,司马迁又是怎么跑到现场去“听到”的呢?

天知地知的私密对话,司马迁为何如临现场?

司马迁没有哆啦A梦,自然也就没有时光机,他不可能到现场去,知道这些事情靠什么?脑补一种人的天然判断力。在《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有一段很精彩的表述提示了我们他的写作手法: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人穷则反本”,道出了每个人的本能。窦娥冤屈不得申,大骂天地,今天的人遇到不公多半也是如此;突然受到惊吓,也必然拍拍心口说“我的妈啊,吓死我了!”这些内容不需要我们每次去遇到也能知道,凭什么?——人之常情,人有什么样的性格,或者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什么样的话,是最自然的事情。

太史公为项羽专立本纪,说明项羽这个悲剧性人物是为太史公所欣赏的。而开头有一精彩的私语,去能够分出看出项羽性格中的某些方面。

天知地知的私密对话,司马迁为何如临现场?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