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凯恩出身军旅世家
老约翰·西德尼·麦凯恩的大儿子威廉考入西点军校,成为麦凯恩家最后一个在陆军服役的人,次子约翰·西德尼·麦凯恩本打算也投考西点,但1902年西点招生考试前两个月,听说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也在组织招生考试,麦凯恩一考即中,从此成为麦凯恩家族第一个在美国海军中服役的人。二次大战中,麦凯恩官拜海军上将,指挥美军太平洋舰队海军航空兵部队,是著名的“蛮牛”哈尔西海军上将的左右手,日本投降后没几天,第一代麦凯恩上将因战争期间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他的儿子也叫约翰·西德尼·麦凯恩,二战结束时以海军中校军衔指挥一支潜艇部队,60年代成为美国海军第二个姓麦凯恩的海军上将,还以太平洋战区司令的身份指挥过越南的战事。
作为如此显赫的家族一员,麦凯恩从出生起注定就得加入海军承载家族传统。美军中志愿参军的人一般分三类,要么是承袭家族传统,要么是去军队学一门技术或者拿奖学金将来好上学、上学,还有少数人则是想过一把合法杀人的瘾。麦凯恩就是典型的第一种人。1954年,麦凯恩踏入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大门,并如愿成为美国海军军官中的“一等人”——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二战后的美国海军官校人分三等,一等人毕业后去风光无限的超级航母上开飞机,二等人在大洋深处开核潜艇,海航和核潜艇部队挑剩下的渣滓们只好天天在草纸上勤学苦练画圈圈,准备将来去指挥不那么起眼的水面舰艇)。
麦凯恩在海军中先后驾驶过A-1“天袭者”式舰载攻击机和A-4“天鹰”式轻型舰载攻击机。他曾参加过三次野外逃生训练,这种训练是为了让飞行员在战斗中被击落后能够逃生而设置的科目。受训期间,一位曾在朝鲜战争中被俘的少校讲述自己的经历,给麦凯恩留下深刻印象。这位少校被俘后并没有遭受严刑拷打,但却被长期单独关押,每天得到的口粮仅够勉强维持饿不死状态,在这位少校看来,精神折磨比肉体拷打更可怕。
大难不死
1964年东京湾事件后,林登·约翰逊总统下令发动代号“燃烧飞镖”行动的报复性空袭,揭开了美军参战序幕。次年,美军发动代号“滚雷”的空中作战,旨在持续轰炸北越以迫使北越接受美国条件言和,停止武力渗透南越。
滚雷行动从1965年3月2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968年11月1日。三年中美军共投弹86.4万吨,超过了二战太平洋战争中投下的50万吨炸弹和朝鲜战争三年中投下的65万吨炸弹。美国空军、海军、陆战队共损失922架飞机,多达1199名飞行员在北越和老挝上空被击落,约三分之一的人阵亡,三分之一的人被俘,剩下的三分之一中,只有不到一半有机会获救,另一半永远消失在北纬17度线以北印支半岛的崇山密林中。
1967年6月6日,福莱斯特号航母搭载着麦凯恩所在部队离开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军港驶向越南。作为一名普通飞行员,麦凯恩也能感觉到美国的战争指导政策不对头,他们经常看着苏联货船驶入海防港,卸下地对空导弹之类的尖端武器,但美军只能眼睁睁看着,没有华盛顿的许可不许攻击。北越在苏联援助下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地空导弹基地,对美军造成严重威胁,可是没有华盛顿的命令,绝对不许擅自攻击任何北越目标。麦凯恩曾随队将一个北越兵营反复轰炸了20多次,但却不许他们轰炸兵营外半英里处一座重要桥梁,他和战友们都严重怀疑,眼看着重要目标却放任不管,反复轰炸一片废墟,对打赢战争有何实际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