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维特而言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毕竟在此前,远东一切经济活动均由其亲自负责。就在沙皇设立远东总督后一个月,维特被解除了财政大臣的职务,转任"大臣委员会"主席这一虚职。维特被免一事使日本人震惊,在侵略中国后,俄国的迅速扩张让日本发现,自己同样有被人侵略的风险。
而这,或许意味着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30年“全盘欧化”的成果会被粗鲁的俄国人毁于一旦,罢免维特意味着俄国政府内的“主战派”完全占据了上风,与俄一战不可避免,日本就此彻底放弃了和谈幻想,加紧备战。
这才有了东乡平八郎的那句寄语“皇国兴废、在此一战”
三百年来,俄国的领土野心持续膨胀并几乎没有受到惩罚和阻拦,1855年是个例外,却也未击碎反而助长了他们的野心。俄国人明白,只要对手不是英法,俄国在“恃强”可以肆无忌惮的“凌弱”。毫无疑问,近东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远东的大清帝国、朝鲜,都是值得“凌弱”的对象,而日本尽管取代清国成为亚洲的霸主,但并不入俄之法眼。尼古拉二世相信,日本不敢与俄交战,更无法承担交战的代价。
但另一方面,随着战争日渐迫近,沙皇和他的好战幕僚们却暴露出自己强硬、蛮横背后优柔寡断的一面。在日本下达近似于最后通牒的谈判书后,沙皇又希望与日本的谈判能够继续下去,毕竟在1902年《英日条约》签订后,日本后面有了一个世界级靠山——大英帝国,而在远东战线上屡败清军的表现又让俄国不敢小觑日军的战斗力。
1904年1月28日,沙皇向远东总督、俄国驻日使馆发出了关于“向日本做出谈判让步”的训令。然而,这份文件被好战的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扣留,直到十天后才到达俄军驻日武官罗森的手中,而这时,日本联合舰队早已对驻旅顺的俄太平洋舰队发动了袭击。
蛮横之下的无知、无知之下的蛮横,中间夹杂着优柔与怯懦,沙皇和他的这群好战幕僚们,终于为自己的无知和曾经的背信弃义付出了代价;而到了真正战败的那一刻,沙皇又需要已被剥夺实权的维特出来收拾残局、重整河山。
国破山河在,受命危难时
持续了一年的日俄战争最终以俄国惨败收场。在陆地,俄军在人数和后勤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总指挥库洛帕特金的保守与优柔寡断、官兵士气上的低落,还是使日本陆军在付出巨大伤亡后成功攻克旅顺、占领沈阳;
由于兵员短缺,沙皇大量从俄国在欧洲的“殖民地”波兰征召士兵入伍,引发波兰人的强烈不满,结果在战争期间,波兰、芬兰等地爆发了反俄运动,沙皇内外交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