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的前辈戈尔恰科夫亲王在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后所做的一样,维特毕生都在为俄国争取宝贵的外交喘息空间和经济发展空间。维特认为,俄国必须正视的一点是,“帝国”为名,“虚胖”为实,这需要俄国用一代人的和平去振兴经济,因为“经济上的落后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当然,这需要国家和军队做出牺牲,以防御为目的重整军备并坚决抛弃三百年来"伟大的历史使命"之构想——夺取出海口、独霸黑海、“大斯拉夫一体化”及至“向东看”拓展远东领土。然而,当维特彻底退出政坛后,沙皇又忘记了他的训诫。1914年8月,尼古拉二世再度发布战争动员令,因为“俄国不会坐视斯拉夫兄弟被野蛮的日耳曼人欺凌而不管”,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将被削减。就这样,罗曼诺夫王朝再陷战争泥潭,并永远无法脱身了。
军人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外交官在谈判场上同样得不到;政府在治理上的无能短视,外交官同样无法弥补。回望“中年维特之烦恼”,其根源在于:国家野心与综合实力的不相称、过盛的君主雄心与羸弱的综合实力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俄国著名思想家恰达耶夫曾说过:“俄罗斯,似乎生来就是因成为世人的教训与警示而存在。”沙皇讨厌维特、以贵族军官为代表的强硬保守派和以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自由民粹派也都把维特视为“眼中钉”,但当国家濒临绝境时,他们又不得不靠维特这样的人去经略社稷以求平稳渡过危机。而在此之后,维特的赋闲几乎是注定的,因为上位者,无一例外迎合了尼古拉二世对土地充满无知的贪欲。
反对与任何列强开战的维特最终也没能阻止罗曼诺夫王朝在两次与列强的战争中走向彻彻底底的覆灭。历史的行程是如此的残酷,维特去世后仅仅两年,二月革命便将尼古拉从皇位上拽下;又过了一年,尼古拉二世一家老小被屠戮,为自己的独断与跋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终使“后人哀之”。
参考资料:
1. Jeffery Mankoff,Russian Foreign Policy: The Return of Great Power Politics,New York:Row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9
2.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编,《世界军事革命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
3. 【美】西德尼·哈凯夫著,梅俊杰译,《维特伯爵:俄国现代化之父》,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
4. 【俄】谢尔盖·维特著,肖洋 柳思思译,《维特伯爵回忆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5. 【日】和田春树著,易爱华 张剑译,《日俄战争:起源与开战》,北京:三联书店,201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