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晋人加入战团,楚军有三种可选的策略:
可以强攻下宋国,在宋境内作战,迎接晋军。
或者退到楚国北部的申县,静观其变。
又或者北进到曹卫之地,与晋军开战。
但是老道的楚成王看出了重耳的谋略:围甲救乙。当年重耳流亡到楚国时,因为饱经磨难,多次遭人陷害侮辱,性格十分谨慎。楚成王对此深有认识。以他的谨慎性格,晋军很难越过楚国盟友的领土,长途跋涉前来作战。所以楚成王料定重耳是在引诱楚军放下即将到手的宋国,但不会与楚军轻易开战。于是他不理会晋人的计谋,仅仅让楚军加紧攻城,强行使前霸主宋国彻底屈服。
蛮风浓厚的楚国并不会轻易上当
晋国的外交取胜
晋国最后将齐国这样的大国拉倒自己一边
由于计谋被识破,晋文公开始实行第二套方案。考虑到宋国国力不俗,宋人民风顽强倔强,而且宋成公与楚人有丧父之仇。所以重耳一面瓜分曹国和卫国的土地给宋国,坚定宋人的抵抗意志,并以此激怒楚国。同时他还建议宋国送礼给秦国和齐国,让两大国给宋国求情。
果不其然,打得起劲的楚国显然不愿意吐出即将吞下的肥肉。听说盟友的国君被放逐,国土遭瓜分,于是断然拒绝了齐秦的求情。两大国就此被推到了宋国--晋国一方。由于当时的楚国在北方原诸侯眼里还是凶悍的南蛮,各国有必要结成联盟加以遏制。
看到力量对比的天平已经发生了变化,楚成王认为如果继续作战,楚军凶多吉少。这次子玉得罪了几个重量级对手。齐国君主是开国元勋的后裔,本来就是实力不俗的前任霸主,威望崇高。晋国是周天子的同宗,在兼并小国,平息内乱之后傲视北方。秦国虽然是年轻的诸侯,但曾为周天子保卫西陲,并在王室危难时护驾,民风彪悍,实力和地位上升迅速。楚国在中原的扩张行动,不能不引起几个大国的强烈反应。
在楚国内部,自负而残暴的子玉一向虐待士卒,和同僚关系不睦,不适合指挥规模超过300辆战车的部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