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附近的乡野之人,看着两支威严的军队,唱起了颇有宿命意味的歌谣:原野上的青草长得多茂盛啊,除了旧根茎,又要播新种哟。暗示着脚下的中原沃土,即将见证无数的死亡与新生。
造成霸主易手的决战
城濮之战是先秦时期记载最为详细的战役
楚国令尹子玉遂率家族亲兵,与郑、卫、陈、蔡国的兵马,以及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共集结了约1400-1500乘战车的兵马。而晋国方面,则是由晋人、秦人、齐人、宋人和北方戎狄组成的联军,共有约1000乘战车。但楚国的军事编制中,每辆战车后的随行步兵多于中原国家。所以两军的人数对比更加悬殊。
由于晋联军的战车数目少于楚联军,而且是晋国第一次与一等大国开战。此时的晋文公对于战斗的胜负,依旧没有十足的把握。重臣栾枝表示,霸主的重任是维护诸夏的生存,打击周边的蛮夷。楚国虽然号称黄帝后裔,但却不尊守周礼,在南方自我蛮化。由于楚国的鲸吞蚕食,汉江流域的姬姓诸侯国所剩无几,最大的随国也与楚国亲近。如果君主对楚王的个人恩怨念念不忘,但却忘记了姬姓衰败的大灾难,得不偿失。还有臣子为了坚定重耳的决心,告诉他晋国地理形势险要。就算作战失利,晋兰外有黄河,内有太行山脉作为天险,易守难攻。在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重耳终于坚定了与强敌正面对决的信心。
交战之前,子玉迫不及待地向晋文公下了杀气腾腾的战书:请晋国的将士和楚军将士进行一场决斗,晋侯可以站在战车上欣赏战斗,为臣我也陪您开开眼界。
面对楚军貌似文雅,但却暗藏着杀气的辞令,重耳继续以往的沉稳做派,派出栾枝不卑不亢地回复道:贵国君王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我军后退到这个地方。既然贵国不给我们罢兵的机会,那就劳请楚国的大夫和将士们,准备好战车和军械,完成国君给你们的使命,明天我们就在战场上过招吧。
城濮交战时双方的阵容是:晋国三军以先轸为元帅,统率中军,郤溱辅佐。狐毛统率上军,狐偃辅佐。栾枝统率下军,胥臣辅佐。
楚国也是三军。按照楚人早期的传统,楚军喜欢将精兵集中在左翼,进行侧翼突击。但是鉴于几个附庸国的兵力比较弱小,缺乏尚武传统,所以楚军决定让本族军队位于阵中央,作为全军核心。就算两翼失利,楚军中央还可以维持秩序,不至于全线崩溃。令尹子玉以若敖之六卒统率中军。子西统率申县和息县组成的左军,这两个县以前都是独立的诸侯国,被楚国征服后成为楚王辖地,而且保留了可观的县军。这两个县的军队可以在楚与中原的战争中独当一面。子上统率文弱的陈人、蔡人组织的右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