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时,宴席的主菜,便是一只广东清远的白切鸡。
美食大师蔡澜也曾撰文盛赞过白切鸡及吃它的要领:"白切鸡绝对不能全熟。全熟的肉就像是烂布,完全吃不出鸡的香味;
懂得吃鸡的人,最享受那层皮。
所谓的鸡皮不肥不好吃,皮和肉之间有一层喱状的胶汁最上乘。
吃鸡的皮,吸鸡骨中的髓,大乐也。"
以广东人为首的中国人嗜鸡如命,其他地区也不敢落后。
《论语》里记载的"杀鸡为黍而食之",即杀鸡煮黄米,也是古时普通百姓常用的做法。
到了清朝,光是《红楼梦》里提到的做法,就不下十种:
风鸡、鸡瓜、烧野鸡、鸡髓笋、鸡油卷儿、野鸡瓜齑、希嫩野鸡、芦蒿炒鸡、虾丸鸡皮汤、野鸡崽子汤、酸笋鸡皮汤。
时至当代,1955年,被称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湖南菜"的左宗棠鸡横空出世。
厨师彭长贵,在美国海军上将Arthur W.Radford访问中国期间,发明了这道菜,并以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的名字为之命名。
湘菜大师彭长贵(中),亲手烹调左宗棠鸡 / 视觉中国
"重油、酸、辣、咸",最初,左宗棠鸡的是典型的湘菜口味。
1970年代,这道菜传到纽约,改良后的口味加入了糖。
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很爱吃这道菜,经媒体报道后,左宗棠鸡名声大噪。
发表评论